性急的顾客
一般来说,这种类型的人说话速度快,动作也比较敏捷。所以,如果这种人遇到一位慢吞吞的销售员,那真是“急凉风遇上慢郎中”,会把他急死的。
应对这种顾客,首先要精神饱满,清楚、准确而有效地回答对方的问题,回答如果脱泥带水,这种人可能就会失去耐心,听不完就走。所以对这种类型的人,说话应注意简洁、抓住要点、避免扯一些闲话。
这种人还可能在盛怒之下,拂袖而去!所以,销售员一定要尽力配合他,也就是说话的速度要快一点,处理事情的动作要利落一点。因为这种人下决定很快,所以,销售员只要应和他,生意就很快做成了。
善变的顾客
这种人容易见异思迁,容易决定也容易改变。如果他已经买了其他公司的产品,你仍有机会说服他换新,不过,即使他这次买了你公司的产品,也不能指望他下次还来做你的忠实顾客。
这类顾客表面上十分和蔼,但缺少购买的诚意。如果销售人员提出购买事宜,对方或者左右而言他,或者装聋作哑。在这类顾客面前,要足够的耐心,同时提出一些优惠条件供对方选择。对于产品的价格,这类顾客总是认为,销售人员一定会报高价格,所以一再要求打折。销售人员不要轻易答应对方的要求,否则会进一步动摇其购买的欲望。
夸耀财富的顾客
喜欢在别人面前夸富,如“我拥有很多事业”,“我和很多政要有交往”,同时还会在手上戴上挺大的一个金戒指或什么的,以示自己的身价不凡。他不一定真的有多少钱,但他可能不在乎钱。
他既然爱炫耀,你就成全他,恭维他,表示想跟他交朋友。如果你觉得他手头当真没有钱,那么在接近成交阶段时,你可以这么问他:“你可以先付定金,余款改天付!”一 来为了照顾他的面子,二来让他有周转的时间。
冷静思考的顾客
他可能喜欢靠在椅背上思考,口里衔着烟,有时则以怀疑的眼光观察你,有时候甚至会表现出一副厌恶的表情。初见面时,他可能也会礼节地对待你,但他的热情仅止于此。他把你当成演员,他当观众,一言不发地看你表演,让你觉得有点压力。
在你介绍商品时,他虽然并不专心,但他仍然会认真地分析你的为人,想知道你是不是很真诚。一般来说,他们大多具有相当的学识,且对商品也有基本的认识,你万不可忽视这一点。
和他们大交道,最好的办法是你必须注意倾听他说的每一句话,而且铭记在心,然后从他的言辞中推断他心中的想法。
此外,你必须有礼貌和他交谈,谦和而有分寸,别显得急不可待的样子。
你可以和他聊一聊自己的背景,让他更了解你,以便解除他的戒备之心。
你还要学会打破僵局的办法,并且要自信地表现出自己是一个专业而优秀的
销售员。
内向含蓄的顾客
这种顾客给你的印象好象有点神经质,很怕与销售员接触。一旦接触,他就喜欢在纸上乱写乱画。他深知自己容易被说服,因此你一旦出现在他面前,他便显得捆扰不已,坐立不安,心中嘀咕:
“他会不会问我一些尴尬的事呢?”
对此类顾客,销售人员必须从熟悉产品特点着手,谨慎地应用层层推进引导的办法,多方分析、比较、举证、提示,使顾客全面了解利益所在,以期获得到对方的理性的支持。与这类顾客打,交道,销售建议只有经过对方理智的分析和思考,才有被顾客接受的可能;反之,拿不出有力的事实依据和耐心的说服证明讲解,销售是不会成功的。
感情冲动的顾客
这种人天性激动,易受外界怂恿与刺激,很快就能做决定。销售员可以大力强调产品的特色与实惠,促其快速决定。当顾客不想购买时,须应付得体,以免影响其他的顾客。
必要时提供有力的说明证据,强调给对方带来的利益与方便,支持推销建议,做出成交尝试,不给对方留下冲动的机会和变化的理由。
日本著名谈话艺术家德川声说,我们日常与人说话的目的,不外有基于意志的、基于感情的、基于求知的。
基于意志:你心理想些什么就要用谈话宣泄出来。有心事埋在心中而不说出来,确实是一种很大的痛苦。所以有许多人宁愿花很多代价去保持两三个知己朋友,以便有事时向他们倾诉。
基于感情:是我们平素所谓的联络感情,其目的是由于彼此的谈话,使双方感情有所增进。
基于求知:是你想认识某一种事物,或为了某一事情而请教别人。
同一句话,措词略有不同,效果相差却甚远
美国电影明星辛西娅.吉布,某次出席一个聚会,穿的是一件红色的大衣。第二天,许多亲友和记者来问及那件红大衣的事,问法有如下的不同:
“吉布小姐,昨天你穿什么颜色的大衣?”——自由式
“吉布女士,你昨天穿了件大衣,是红色,还是什么颜色?”——半自由式
“是红的么?”——肯定式
“不是红的吧?”——否定式
“是红的,还是白的?”——选择式
“是深红还是淡红的?”——强迫式
吉布事后对人说,她最不开心是听到“否定式”的发问,对于强迫式也不感到愉快。她笑道:“他们何不问我那件大衣是浅绿还是深绿?那样我会爽快的答他——是红的”。
聪明的人都喜欢用间接法来应酬,但是大都加以滥用,所以有时候弄巧成拙一般来说,凡是可能直接使对方难过,或有所损害的,都以用间接法为宜。
例如:某地有个退休干部,年已97岁,已拿退休工资数十年,每次都由他的孙子到有关部门领取。一次财务处换了一个新人,他看见花名册上写着领薪人的出生年份是1906年,算一算岂不已年近百岁,心想可能是他的孙子蓄意隐瞒报薪人的死亡,从而冒铃退休工资。
本来他可以问:“喂,老友,这个老先生究竟死了没有?”可是他并不这
样问,却用“间接法”:“老先生在1906年出生,今年可有几岁了?”
听这话的人当然知道对方用意何在,于是答到:“今年97岁了,托福他还健在。”
对方疑团顿释,当即语带歉意地说:“是吗?恭喜你有这么一个长寿的祖父。”于是双方满意告别。
要知道别人的年龄,直接询问也常会得不到好结果,尤其是问女性年龄,简直会被对方认为是一种侮辱。被选为日本第一号保险销售员的原一平,常用以下的方法问别人的年纪。
他先问对方:“你看我今年几岁?”
对方说:“三十四五岁吧?”
原一平就说:“你猜中了,我今年34,你呢?我看四十二、三吧?”(故意把对方估计年轻一些)
“哪里,我今年48岁了!”